从做法、亮点、成效等4大方面解析浙江农村垃圾分类!
验证信息请注明“加群,姓名-单位-职务”
(微信同手机号13325115891)
今年以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根据《关于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意见》(浙委办发〔2017〕68号)、《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三步走”实施方案》(浙村整建办〔2018〕5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53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村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目前,53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村分类工作全部启动,167个资源化处理站点已完工106个,正在施工61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累计17993个,覆盖率达到73%。
主要做法
1.强化方案制定,明确目标任务。
制订《2019年省政府民生实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重点》,迅速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各市。设区市根据2019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目标任务,明确县(市、区)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
2.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参与。
除继续在主流媒体做好分类宣传工作外,进一步集思广益,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和分类投放准确率。农村资源化试点项目开展“产出物”检测活动;指导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组织宣传引导,探索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新路子。
3.强化基础工作,完善设施设备。
根据民生实事实施方案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垃圾转运站的改造以及收运作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推进分类智能化,按照整体设计、分区建设、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推进智慧环卫建设。加强模式创新,确保建设实效。针对浙江农村山区、海岛、平原中心村的不同特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终端模式呈多样化态势,主要有焚烧、填埋、机器成肥、厌氧产沼、微生物讲降解等。如城区体系以焚烧为主,山区不便地区以卫生填埋为主,交通不便地区以机器成肥、阳光房堆肥等多种模式为主。
4.强化平台建设,注重数据管理。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系统建设,对垃圾分类村进行实名制管理,推动县(市、区)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数量、名单等基础数据录入,各市做好年度分类处理任务指标分配、数据审核和抽查管理工作。组织做好省政府民生实事智慧督查系统中“推进53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村建设”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5%”两项民生实事的基本信息采集报送工作。
5.强化督查暗访,抓好落实整改。
积极开展省民生事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明察暗访工作,对每个设区市选择2个县(市、区)随机抽取12个村庄进行农村垃圾、污水、公厕、村道、畜禽养殖、田间地头及塘沟溪湖等方面进行明察暗访。强化乡镇周巡查,月排名,季大考机制,形成分类比学赶超氛围。建立工作日志、督查通知单、督查反馈单。组织专业人员,新闻媒体明查暗访等,不定期对全省村庄环境卫生进行机动式的抽查,现场拍照,迅速交办,跟踪整改。
亮点和成效
1.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动力。
通过挨家挨户宣传发动、提醒监督做好垃圾分类,让村级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了具体抓手,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的提升和干群关系的融洽,带动了其他工作的开展。金东区六角塘村原先干群关系比较紧张,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反复上门督促农户做好垃圾分类,帮助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了群众的心气,不仅较好完成了垃圾分类工作,而且对全村乱堆乱放进行彻底整治,成为垃圾分类先进村。
2.提升了群众文明的素质。
通过持续发动农户做好垃圾分类,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质,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和主动意识。有些农户不仅自己做好垃圾分类,还会提醒周边邻居、城里来的亲友做好,或是看到门前有垃圾,主动上前清理,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3.改变了村庄脏乱的面貌。
随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原先垃圾堆放、运输等环节的二次污染明显减少,即便是农村的边边角角也开始变得干净,长效保洁也越来越到位,经得起随时检查。群众普遍反映“连苍蝇、蚊子都变少了”,过去“一场大雨、一河垃圾”的情况不再出现。
4.突破了资源利用的瓶颈。
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为美化农村发挥了显著作用,它只是改变了农村垃圾的位置,并没有最终消除垃圾。垃圾焚烧和填埋只适合近郊村,农村生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建设不仅解决了垃圾焚烧和填埋能力不足的问题,农村垃圾不用旅游观光进入城市处理系统,资源化处理站点出来的产出物可以变成有机肥,还山还田。
5.拉长了循环经济的链条。
农村垃圾处理设备研发制造、垃圾资源化处置、绿色生态品牌农业,农村垃圾产业链向可回收资源加工利用进一步延伸。可烂和不可烂两类,前者主要是厨余垃圾和农业生产垃圾,就近堆肥;后者在普遍经过废品收购后,将剩下的不可回收利用物集中焚烧。同时将秸杆、散养畜禽粪便等纳入垃圾资源化处置体系,促进了秸杆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按“可烂”和“不可烂”这种最便于老百姓区分的标准分类,前者分散堆肥或集中填埋产生沼气发电,后者焚烧,拉长了循环经济的链条。
存在问题
1.运维机制亟待破解。
按照垃圾分类、村庄保洁、机器管理等,加快建立运维监管机制,明确责任、奖勤罚懒、工效挂钩,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保洁、处理的持续强化全民参与机制。督导中发现,《浙江省物价局关于完善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浙价资﹝2015﹞114号)文件出台后,电费仍需1600元/月,再加上操作员工资等一年总费用在6-8万元左右,多数村集体经济都较薄弱,无力承担如此大的开支。垃圾分类与设施处理站点,需专人管理,专业维护,后期的运行及保养费用较大,省市县没有明确的后期的维护专项资金。
2.市场化保洁机制亟待破解。
督导中发现,建立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通过合理收费的办法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是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有效途径。安吉县建议探索农村环卫市场化保洁机制,按照“作业市场化、运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的思路,垃圾分类、清扫保洁、机器运行交给专业保洁公司,政府主要承担管理职能。
3.资金与技术要素亟待破解。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设资金主要靠财政补助为主,而且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运行成本与以往的垃圾处置模式相比有大幅的增加。天台县雷峰乡认为,若要使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能够较好的开展并持续下去,要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在后期补助的跟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分县(市、区)的省里试点垃圾分类设施处理站(点)的土建项目估算投资为50-60万元/座,除去上级的补助资金,尚有20-30万元的投资缺口。在技术方面,还是比较薄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设工程监管、有机肥的检测等方面技术性专业性很强,基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缺乏技术支撑和指导的问题凸显。
下步工作举措
1.加强宣传引导。
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垃圾分类巾帼先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发挥志愿者重要作用,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督导团,全面加大宣传、督导力度。各级各类媒体要开设专题、专栏、公众号等,通过新闻报道、热点聚焦、线上互动、知识竞赛等形式,及时曝光不良行为,推广宣传典型做法。
2.加强设施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不规范垃圾收集点和垃圾筒。按照“提升一批、整合一批、废弃一批”思路,进一步优化终端布局。提升一批使用率高、阳光堆肥房技术不成熟站点;废弃一批利用率不高、堆肥效果不好的阳光堆肥房,废弃一批管理不到位、设置密集的中转站;通过就近合并,逐仓合用堆肥房等形式,提高堆肥房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水平。
3.加强要素保障。
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不管是“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等方式,都需要占用土地,亟待解决设施用地的保障。凡涉及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运行维护管理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经批准可以减收或免收。把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的设施用电,按浙江省销售电价表中的居民生活用电合表电价执行。
ps:为了更好地总结这些年来浙江省农村垃圾分类的做法与成效,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编制了《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一本通》。
这本书中有大量关于农村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和浙江亮点以及对浙江11个典型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的详细介绍,对全国各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很好的参照作用,特别适合农村基层垃圾分类工作者以及垃圾分类从业人员。
该书为内部书籍,环卫微学院为唯一代理商。2019年最值得推荐对环卫书,千万不要错过!
长按下图,马上购买!
如有疑问,请添加工作人员微信
长按二维码,立刻添加
文章来源:环卫科技网
原标题: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举措,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嗯,这篇正在看↓”